首页 关于我们

UniDesignLab 2024/07/06 12:00

转自:RAC设计留学


今天我们邀请了毕业于美国普瑞特艺术学院建筑学的Kam学姐来分享她的设计作品《Prophylaxis of AGI Era》。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未来会不会发生某种灾难性事件导致生命的灭亡?为了延续地球上的基因,Kam学姐构建了一座基因种子库!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学姐如何设计这个超酷炫的未来叙事建筑吧~



Prophylaxis of AGI Era

AGI时代的预防措施


作品关键词:

#人类世终结 #多物种共生 #与自然共生

#后人类世 #未来叙事 #AI超越人类

项目作者

Kam 张桂贤

Pratt Institute 建筑设计本科

小红书:Kam-Zhang



01.

设计说明Instructions


引用学者:Donna Haraway唐娜-海若威/  Bruno Latour 布鲁诺-拉图尔

多物种方法论:自然不是被动的

"大自然并不是那种纯粹、有机、未经触碰和平衡的实体,它只受到人类开发的威胁。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都被人类改造过。大自然作为我们这个淫秽、危险、灰暗和破坏性社会的纯洁、绿色、善良和幸福的对应物的魅影,一直困扰着人们的讨论"。布鲁诺-拉图尔


基因种子库和纪念馆为 "人类世终结 "做准备。


推进毕业设计时,我目睹人工智能(AI)的激进发展与人类之间的内讧,人们对 "人类世 "的未来产生了悲观情绪。随着人工智能(AI)的不断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担心奇点(Singularity)出现的可能性。奇点是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假设点,它将导致一系列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的事件。为了防止这种灾难性事件的发生,基因种子库的概念应运而生。在我的设计推演时间线里,我们进入到AGI时代,最终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因为人类是这些智能人工智能生物的创造者,所以必须保护及储存人类基因和地球上多种生命形式的遗传物质,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等。基因种子库建筑本身是一个有自主架构的生命体,其行为类似于生物体,拥有神经系统,可以像生物一样做出反应和计算,拥有自我完善及修补能力,自主维持建筑生命体运行。




 ▎场地背景 

青藏高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也是任何生态变化的指标。当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生轻微渐变时,青藏高原的土地却发生了相对剧烈的变化。色达(藏语称色达)是四川省甘孜州的一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教学院所在地。该学院成立于 1980 年,世界各地的修行者自发聚集于此,践行这种隐士生活方式。五明佛学院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数以百计的民居都涂成了鲜艳的红色。该定居点位于西藏的一个偏远山谷,自 1980 年成立以来,人口已增至约 2 万人。



 ▎项目背景 

我选择的毕设导师studio课题叫 Ecological Cartographies — Visions for a multispecies architecture。


Studio的课题目标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建筑的作用。通过质疑 "人类 "的定义,并共情非人类生命的能动性和视角,我们作为建筑师坚信所有生命形式都在我们的关注范围之内。为了应对气候危机的带来的潜在危机,我们必须丢弃人类例外论的刻板想法(认为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是特殊的,高于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将我们自己和建筑环境一同整体视为“自然”。这需要深入设想和研究推测情景,这些情景不仅仅是虚构的,而是对未来可能性的愿景。建筑建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但必须及时将新建筑的可能性设想到不可预见的未来中。我们相信共生关系可以产生我们与环境相处的新方式:一种随着时间推移而进化的建筑,具有适应和吸引多个物种的能力



02.

设计过程Process


毕业设计与之前的设计课不一样,是由一学期的研究(research)和一学期的设计(design)组成的一整年项目。2022Fall是我们的research部分,包括选址site, 确定功能program,梳理narrative,想讲什么故事,解决什么问题,deliverables只出了一套ppt,这更像是一个思辨和探索的过程。


 ▎LEVEL 1 


我们第一项作业是选址并分析当地的生物共生关系。我选择在了藏区的五明佛学院,因为本身的宗教信仰还有之前其他课程也做过这个选址的研究,选址也和课题的生态主题和推测时间线有关系。



 ▎LEVEL 2 


第二项作业是攥写叙事和时间线,受Donna Haraway教授的Camellie Story启发,教授要求我们编写自己的Four Tomorrows作为项目的叙事背景,让整个故事有一个更扎实合理的逻辑。


1. 现世代2023:自然生态环境随着人类的毁坏行为正在不可挽回地逐日恶化,人工智能正在蓬勃发展,并逐渐培养出一种自我改进,自我进化,追求达成目标的系统

2. 2050:由AI自主主导设计的建筑项目开始开启并投入建设

3. 2100:AI开始有意识

4. 2150 :  AI战胜人类,人类灭绝






 ▎LEVEL 3 


确定功能和形态,我要做的是一个基因种子库,为人类末世代做准备。形态学上的参考为宇宙中可追溯到最早的碳基生物起源:单细胞生物,他们并没有大脑,但整个生命机体的本身具有的神经就可以帮他们做出对环境中变化的反应,以下是几个启发建模的单细胞生物,以及当时用midjourney做的一些探索,主要讨论骨骼和表皮还有触角之间相互支撑的几种可能性


以下是造型的尝试



第一版稍稍看得过眼的模型切开剖面和教授讨论了功能的排布和可能性,还确认了硅作为建筑的整体材料,因为西藏地区土壤下富含足量的硅,并且AI和人类的本质区别就是硅基生物和碳基生物嘛,功能基本确定了:基因储存库、信息处理中心、采集硅原料中心、资源生成中心



最初版本和教授讨论后我们一致觉得造型应该更不规则一点,更像一个自我进化的生物,于是有了第二版造型,是以水母和藏区经幡为启发做的。



 ▎LEVEL 4 


经过几次调试后,最终形态和功能确认成这个样子。我之前读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时有了这个概念:类也是经过层层秩序计算后的产物,各个器官各司其事,神经系统在我们情感表达出来前就替我们做好了计算来输入对外界的反应



 ▎LEVEL 5 


所有都确定下来之后就开始进入产出阶段了,这是几版过程稿还有一些studio实景照片还有制作模型的过程图。




03.

最终成果Outcome




04.

问与答Q&A


 Q:请问是如何决定作品主题的呢?灵感来源来自哪里?

A:一直想做一些未来感的设计,但在之前的设计课里一直不被教授允许。选择毕设导师的时候看到这个studio的课题描述就很感兴趣。我在21年口罩时期在上海K11(点击文字查看详情)开过展览嘛,那个展览的叙事线就是以预测的时间线推测出一个后人类时代的末世,因为人类付诸实践了一系列自毁行动,并且极度以人类为中心。做毕设的时候是2023年三月,ChatGPT横空出世,我属于悲观派,觉得毋庸置疑人类一定会被AI取代,但是又舍不得,觉得持续几个世纪的文明和基因还是应该被留存一下,就做了这么一个基因种子库


【非此即彼 似是而非】4C首展开幕回顾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内容



 Q:你的项目设计作品中个人最满意的是哪里?

A:诚实来讲我最满意的是造型,但是设计不是做雕塑只追求造型,我最满意的是我的作品带给观者的思考,所有人设身处地想想我们作为人类真正面对的问题,以及非常有可能发生的未来,是不是能让行为改变一点,现状变好一点。



 Q:对于场地研究和调研,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嘛?

A:场地研究和调研我这边可分享的点不多,只是Google上面搜索地质信息,然而对后期项目成型其实关联不大。只是单单阅读的过程我已经很享受,最后的出图视觉效果我用的参考是pinterest搜集一些想要的视觉风格


 Q:通过该设计你想达到怎么样的一个目的?

A:非常坦白地讲,毕业设计的目的就是让我拿个毕设大奖然后一炮而红,但是事情的结果并没有像我预设的那样。我没有拿奖,也没有因为这个设计在毕业季脱颖而出。其次,我希望别人看到我的设计可以真的反思一下人类自己的行为,我们以往做了什么伤害其他生物伤害我们生存环境的事,做了什么事违背道德自取灭亡,推动AI的进程有益还是有害。难题就是理顺整个叙事性,说出一个逻辑通顺,基于事实推理的设想未来的故事。


还有就是因为还是在学校里,推荐设计的每一步都要跟着syllabus来,这点让我非常痛苦,就是教授也非常被故事的叙事性和形态吸引,但是他们还是希望在最后展示的时候我做演讲的每一步是根据他们写的教程来推进的。所以到最后两个月教授都说OK你继续做形态然后填充功能,怎么自圆其说我们最后一起想办法。打破常规是我们做事情的目的嘛,但其实做到最后最让我心理上拉扯难过的点就是没有人可以打破常规,不管是在找参考对标项目还是视觉效果参考的时候,脑里一直在回响一句歌词 “我想要做的事,前人都做过了”,到后面就放弃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能效果做成什么样就什么样了。


 Q:在整个项目中,都运用到了哪些设计工具呢?

A:软件的话,建模用的最多的还是Rhino SubD, 中期前期有尝试过grasshopper各种羊毫算法、黏菌算法,但最终没有利用他们来完成建模。其实最后的建模方法挺笨拙和传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高超技法。例如最后成品中环绕在核心外围的神经线是通过手动定点旋转摸索出效果的。


我在脑中一开始是有一个理想的模型的样子的,有塔楼,有核心筒,是一种仿生逻辑的围绕核心向上旋转的形态。会象是一种庞大的类似器官一样的,自成一体的生物化建筑,自我运转的,人类在其中只是使用者不是主导者。


 Q:时间允许的话,这个项目还有什么想要进一步深入的吗?

A:我希望这变成一个电影,有自己的宇宙观,我可以做一个video,然后我可以设计一些角色,具体深化一些故事情节,建筑师做到最后都是写小说的人。




分享者介绍


Kam 张桂贤

2023年毕业于美国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 (Pratt Institute) ,入学时即荣获半额奖学金

2024fall将入学美国纽约库博联盟学院继续深造 (Cooper Union)

曾先后实习于北京Aedas建筑事务所,上海LVPR部门,上海行之建筑事务所,北京PILLS建筑事务所

现于北京MAD建筑事务所实习,师从中国建筑代表人物马岩松

曾于2021年与上海K11合作创办GenZ俱乐部ClubZero,于2021年夏天创办4C建筑与设计创意展,并在上海K11顶层举办首展 《非此即彼,似是而非》-围绕空间文化以复合媒介形式呈现强调思辨而非建造的设计展览,获20w人次观展登榜当年全国展览榜单第三。此外展览还邀请SOM中国区负责人及HBA设计总监、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陈国亮等行业大咖参与对谈。

最后再次感谢同学接受我们的邀请

图文来源 :Kam 张桂贤

文中图纸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本文来自新知号自媒体,不代表商业新知观点和立场。
若有侵权嫌疑,请联系商业新知平台管理员。
联系方式:system@shangyexin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