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CG世界 2024/08/29 19:48


每日一问:传统特效(如模型、化妆和实际搭建的布景)和CG特效(非5毛那种),你们站哪个?

众所周知,电影中的很多难以实现或成本过高的场景,都会选择使用CG。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去,“CG”成了很多电影谈之色变的存在。

原因有很多:不排除当年廉价特效带来的阴影太深,但更可能是某些电影制作人的“有意为之”,“黑化”CG、靠吹嘘自己的电影“没有使用CG”来吸引一波观众,为票房和口碑造势。

但在这个眼见都不一定为实的时代,他们说“没有CG”就真的没有么?答案当然是NO。这不,最近就有位勇敢的“打假”先锋站了出来,正面刚上了这些说一套做一套的电影。

视觉特效总监Jonas Ussing,一位拥有18年经验的视效艺术家,收集了一系列电影中的CG镜头,并将这些镜头和主创团队“没有使用CG”的言论放在了一起,这么看着多少是有点黑色幽默了。

是不是很好奇,这些“口嫌体正直”的电影都是谁?快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01


壮志凌云:独行侠



2022年,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壮志凌云2》上映。在多数电影都会使用CG来拍摄的空战场景,《壮志凌云:独行侠》团队却选择了实拍,给观众带来了亿点视觉震撼。

为了拍摄真实的空战场景,制作团队使用了真正的战斗机,并在飞机内外安装了摄影机,同时还进行了直升机拍摄和飞机间的互拍。

这种史无前例的拍摄方法,取得了空前成功,最终效果令人惊叹。

无论是主演汤姆·克鲁斯几年前的采访,还是所有制作相关的纪录片中,都没有提到过CG或是VFX。

汤姆·克鲁斯更是在15年的采访中,斩钉截铁地表示:“所有的战斗机都是实际拍摄的,战斗机上绝不使用任何CG”。

电影一上映,就收获了大批好评,网上满是对《壮志凌云:独行侠》不使用CG的赞美。媒体们给出了高度评价,称“在CG特效统治电影的时代,《壮志凌云:独行侠》如同一股清流”。

虽然团队坚称空战这里全实拍,但片尾那400多个视效人员名单…好像不是这么说的呢。

实景拍摄肯定是拍了的,只不过拍的不是大家在最终电影中看到的飞机。

团队在拍摄这些L39站立式喷气机时,将它们漆成了灰色,并添加了跟踪标记作为照明参考和追踪,方便它们后期完全被CG替换掉。

那么问题来了,战斗机里多少CG,多少是真实的呢?

暗星战斗机在拍摄时提供了全尺寸模型,但它并不能飞,所以完全是CG。

老式的F14战斗机不再飞行,所以全是CG;敌方的第五代战斗机不存在,因此也都是CG。

这些空战场景里出现的战斗机,要么是跟踪到其他替代飞机上,要么是手工动画化。

换句话说,整部电影结尾空战中,看到的都是100%CG飞机,因为它们实际上不存在…

得承认,这部电影的视效做得确实好,好到几乎看不出来。

海军确实提供了真的F18战斗机,通常团队会用一两架来真实拍摄,然后在编队中添加其他的CG版F18战斗机。比如穿过山谷,俯冲向镜头的那一幕,实际上只有一架战斗机。

此外,出于安全考虑,当战斗机飞行靠得太近时,也会使用CG飞机。至于驾驶舱内的场景,虽然是真实拍摄,但也对镜头进行了CG修改。

包括内部、外部、座舱、环境,有些镜头只剩下飞行员是真实的,其余部分都是CG。

当然,主创在纪录片中强调实际拍摄了所有场景,从技术上讲也没什么大毛病。他们大费周章地拍摄了史上最复杂、最惊人的空战摄影,然后把它作为最终数字空战场面的动画预览。

但得承认,通过这种方式实际拍摄并剪辑,让空中摄影的电影语言贯穿整个后期制作过程,确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真实感。

最后放个彩蛋,电影中唯一肯定100%真实的飞机,就是这架伴着Lady Gaga歌曲出现的

02


银翼杀手2049



《银翼杀手》算是视觉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电影了,在续集《银翼杀手2049》中,Weta工作室做了很多精美的微缩模型,来用于真实拍摄。

But!虽然制作了大批微缩模型,但团队可能“忘”了说,电影中大多数的城市景观依旧是数字制作的,比如洛杉矶镜头,以及整个拉斯维加斯场景,非常震撼,细节处理和微缩模型一样出色。

即使是作为微缩模型展示的废料场,在电影中许多地方也是CG,对比真实的废料场,真假难辨,完全傻傻分不清楚。

03


速度与激情



速度与激情5》曾被描述为,让《速度与激情》系列回归实景特技的电影。自它之后的几部,都以“回归实景”作为卖点。

但实际上,光是7、8这两部,都有超过1000人的视效艺术家参与制作,里面出现的CG汽车,甚至比皮克斯动画电影《汽车总动员》还多。

如果你仍然认为《速度与激情》系列更倾向于实际动作拍摄而不是CG,看这里,一分钟带你捋清电影的CG特效:

《速度与激情X》也不例外,导演路易斯·莱特里尔曾确认电影将回归实景动作,比如在罗马街头实景拍摄的那个球状炸弹。

制作组真的做了一个1.2吨的金属球,实拍了它在街头滚动的场景。

那问题又来了,如何固定这个道具炸弹球,让它可以绕着轴按预定轨迹滚动?是不是感觉实际电影里的那个炸弹和这个道具又有点不一样?

确实不一样,因为实际电影中出现的炸弹,是DNEG用CG球完全替换掉了原始道具。

虽然电影宣传时强调实景效果,但实际上仍使用了大量CG;尽管与前一部相比大幅减少,《速度与激情X》仍然有超过600名视觉效果艺术家参与,制作了1000多个特效镜头。

04


极速车王



网上一直有人声称这部电影没有使用任何CG技术,赛车镜头都是100%真实的。主演马特·达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所有赛道上的场景都是实际拍摄,没有使用绿幕,同时盛赞特技演员的出色表现。

可实际上,绿幕恰恰是在拍摄驾驶场景时使用到的。

电影中用到CG的地方远不止这一处,实际上有超过1000个视效镜头,由近300位视觉特效艺术家完成,包括工厂内部、CG雨、完全CG的镜头等。

05

拿破仑



导演Ridley Scott在接受History Hits采访时,曾说不想在《拿破仑》电影中使用CG。

在宣传片里展示某个镜头时,Ridley Scott曾说,在拍摄该场景时有100匹马和300个穿着西服的演员。

听起来阵仗很大,但实际排列开只有10排,每排30个人,冲锋陷阵的时候就会略显“单薄”,这时候CG就派上了用场。现在的数字人群已经做得非常好,以至于即使前景的人群完全数字化,观众也不会察觉。

由于媒体的断章取义,很多人以为《拿破仑》中的战斗场景完全都是实拍。但事实上,像《拿破仑》这种史诗电影,之所以能在短短62天内拍摄完成,正是得益于使用了CG技术。

06

芭比



由Greta Gerwig执导的热门影片《芭比》,被誉为又一个旧式电影制作的奇迹。

当时铺天盖地的宣传稿都是“芭比乐园里没有CG”、“Greta Gerwig勇敢抵制现代电影制作方式,放弃使用CG”、“芭比团队运用传统拍摄技术,避免使用CG,采用摄影机内特效”。

确实,芭比乐园是在英国华纳兄弟工作室搭建的,一个塑料梦幻般的玩具世界,无需任何视觉效果就能用于拍摄。

《卫报》就曾总结:芭比使用的是与20世纪10年代完全相同的技术,引领了一场反CG浪潮。为了佐证,还展示了一张片场照片。

对此我们的“打假”师忍不住开怼:你要不要自己试试在黑白胶片上处理蓝幕?!

虽然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搭建了真实芭比乐园,但按照《芭比》第一副导演和视效剪辑师的说法:《芭比》电影2000个镜头中,有1400~1500个是视效镜头,也就是说电影的3/4镜头都经过了视效处理。

不过前面也说了,《芭比》运用了传统拍摄技术,那CG镜头们到底哪去了?

制作团队最初打算把背景墙做的很有人工感(类似《绿野仙踪》中的风格),但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导演觉得比起彩绘天幕,不如用CG来放置建筑物,可能会让背景更有魅力。

团队也曾考虑过使用微缩模型,但由于时间限制,没能全部实现。视效团队利用已有的微缩模型,使用摄影测量法扫描后转换成CG资产,用于布景装饰,以增加场景真实感。

事实与外界普遍持有的“《芭比》电影几乎未使用CG”的观点有些出入,导演Greta Gerwig并没有极度排斥CG,且有着清晰的使用理念。

芭比乐园有超过700个镜头要么完全是CG、要么就是需要使用CG来完成,只不过这些CG场景看起非常自然,像实际的布景一样。

除此之外,电影中出现在芭比乐园的众多芭比中,也有一些是CG角色。

而电影中怪异的芭比房子是一个真实搭建的布景,从演员的角度来看确实不涉及任何CG特效。

可实际上宣传片中展示的,是一个用于拍摄特写镜头和其他近距离场景的微缩模型。当需要宽镜头时,团队就会使用CG来创建整个环境。

芭比驾车穿越芭比乐园的场景,是在华纳工作室的Lux Machina V舞台上拍摄的。但也不是一点CG没有,背景使用了实时渲染的CG房屋,地面也是通过CG技术替换的。

导演本人曾经提到,海滩场景和肯与芭比在车里场景主要是通过蓝幕拍摄的,远处的风景完全通过CG完成。

但为了避免暴露《芭比》中有含有大量高质量CG场景的事实,华纳兄弟在制作幕后花絮时去除了所有的蓝幕。


这大概也是作为视效总监的Jonas Ussing站出来“打假”的重要原因,电影鼓吹“无CG”这一营销策略的背后,是很多视效艺术家的贡献被忽视。

甚至为了掩饰制作中使用了视效的事实,一些工作室还会将特效团队的名字从片尾字幕中剔除,相信小伙伴们都还记得去年,《奥本海默》片尾名单“漏掉”近130名视效艺术家的事。

上面这些都是国外的,其实国内也有。小编有一次采访国内一部影片的VFX幕后制作团队,本来有一部分全是CG制作的,稿子都写好了,给制片方审核,反馈的意见就是把那部分描述的VFX去掉,原因是宣发时候说是实拍的。但确实VFX太写实了,根本看不出来是制作的。特效公司也很无奈。

凭心而论,从观众的角度讲,大多数人只是无法接受粗制滥造的CG特效,绝不会因为电影中大量使用CG技术就拒绝观影…

而像某些电影那样,明明用了CG却还“避之唯恐不及”,不仅是对观众的误导,也低估了观众欣赏高质量视觉特效的能力~

END

《黑神话:悟空》多重结局和过场动画大盘点!(有剧透,慎点)


脑洞清奇,技术炸裂!超硬核仿生机械动画


本文来自新知号自媒体,不代表商业新知观点和立场。
若有侵权嫌疑,请联系商业新知平台管理员。
联系方式:system@shangyexinzhi.com